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配资台
近日,央视10套在黄金时间播出“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”系列节目第五集《铁手争锋》。节目中,湖北书法家、中国书协会员、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干部张助刚受邀参与,现场完成了一场书法艺术与前沿科技的惊艳对话——他亲手引导机器人协作机械臂挥毫泼墨,而机器人近乎完美的模仿,竟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。
8月15日,张助刚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,讲述了参与节目录制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。
张助刚称,节目中,挑战写书法的机器人,是一台高精度六维力控传感器与先进算法的机械臂。首次尝试的张助刚表示,挑战最大难度在于“机器人需精准捕捉书写者的力度与节奏”。
节目现场,首先挑战书写篆书,张助刚紧握机械臂之“手”,在宣纸上写下取自包山楚简的楚篆体“中国”二字。他特意指出楚篆线条如“小蝌蚪”配资台,起笔厚重收笔轻盈带弧,装饰性笔画尽显楚人浪漫。当机械臂独立仿写时,神奇一幕发生——不仅字形弧度精准复刻,连张助刚起笔滴墨的位置与细微枯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。面对两幅作品,张助刚笑言难辨真假:“我把它当成我的一个学生。”
隶书书写环节,张助刚选择书写“光谷”二字,他讲解了隶书“蚕头燕尾”之妙,并感觉自己与机械臂的配合渐入佳境。这一次,机械臂再次交出完美答卷,仅在细微枯笔处与张助刚原作略有差异。
行书“武汉”两字的书写,则是对机械臂动态捕捉的终极考验。张助刚介绍,行书需“拎得笔起”,运笔轻重缓急的韵律,将是机器模仿的高阶挑战。结果,机器人所写“武”字一钩稍显滞重,而张助刚原作则提笔轻盈。尽管如此,机器人整体表现仍获大家高度评价,被认为“成绩优异”。
参加节目的工程师尹亚领在解释原理时介绍,机械臂通过极高频率实时采样记录书写者的力道、角度与运动轨迹,经动力学建模优化后,能十分精准第复现每一笔的“精气神”。
据悉,“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”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湖北多方及阿里巴巴打造,不久前,其系列节目在武汉全程录制。
当记者问及参加节目后的感受时,张助刚表示,通过现场体验他深有感触,要为智能机器人点一个大大的“赞”。
“我认为传统文化要积极拥抱高科技。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之间,应该建立起一种‘双向赋能’的共生关系。一方面配资台,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,增强了文化自信;另一方面,传统文化赋予科技发展以人文温度,避免了技术异化。期待科技与传统文化真正实现‘美美与共’。”张助刚说。
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